本學科之目標是協助學生認識成人與老人健康發生障礙時,有關生理、心理、社會文化及靈性之反應,透過護理過程及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的架構,協助學生評估個案住院期間生理、心理、社會文化及靈性方面之需要,計劃和執行個別化的護理措施,並評價護理的成效。
週次 |
週目標 |
教學活動 |
第一週 |
1.熟悉單位及醫院的硬體環境。 2.認識單位常規及常見診斷。 3.選定照護個案,收集查閱個案疾病之相關資料,並執行常規之護理活動。 4.運用溝通技巧與個案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。 |
1.由院方安排有關人員或指導老師作全院環境及行政系統簡介,並請學生示範操作,檢視對儀器的熟悉度。 2.實習老師提供相關資料,可安排小考。 3-1.熟悉NIS/HIS(LIS、PACS、RIS、EMR)系統及病歷表單。 3-2.熟習照護個案藥物的作用、副作用、機轉,經與老師核對後,在臨床護理師監督下正確執行給藥。 4.協助學生溝通技巧之運用,必要時可透過角色扮演或示範等方式,加強學生與病人關係之建立。 |
第二週 |
1.常見檢查項目判讀。 2.參與臨床護理技能操作。 3.確實執行個案治療及照護工作。 4.進行個案之護理評估,確立個案護理問題。 |
1.教導查詢病人常見檢查、抽血、相關報告,並正確判讀。 2.由實習老師或臨床人員指導技術執行,並觀察學生執行技術之品質。 3.學生能每日與老師討論個案照護重點,並確實執行。 4.藉由身體評估技巧及Gordon 11項評估,並運用NANDA正確判讀病人護理問題。 |
第三週 |
1.能熟練運用護理過程,提供個案個別性之全人護理。 2.熟習臨床護理技能操作。 3.認識單位專科性照護。 4.參與跨團隊照護及討論。 5.期中評值。 |
1.能確實每日執行身體評估,發現個案之護理問題,予以個別化之護理措施,並確實每日執行及評值。 2.引導學生透過護理技術本,自我檢視臨床執行技術之情況。 3.可安排學生讀書報告與單位常見疾病相關題目,亦可邀請單位醫生或護理師上課。 4.可安排學生參與單位及院內跨團隊照護會議,並鼓勵學生參與討論。 5.與學生討論目前學習狀況之優缺點,即可改進之方式。 |
第四週 |
1.能熟練運用護理過程,提供個案個別性之全人護理。 2.能熟練執行臨床常見技術及一次照護1-2位病患。 3.了解個案交班之注意事項 4.特殊單位參訪 5.繳交個案報告 |
1.可藉由書寫每日護理紀錄了解學生照護個案之完整度。 2.觀察學生執行技術之品質。 3.能說出個案每日交班之重點。 4.參訪特殊單位前,請學生複習學理相關章節。 5.可提前一週與學生討論部分完成內容,如:Gordon 11項評估、護理計畫等,以利於了解學生作業完成之進度。 |
第五週 |
1.能熟練運用護理過程,提供個案個別性之全人護理。 2.能熟練執行臨床常見技術及一次照護1-2位病患。 3.透過批判性思考能力,提供整體護理。 4.了解出入院流程。 5.培養終身學習能力。 |
1.發現個案之護理問題2項,予以個別化之護理措施,確實每日執行及評值。 2.檢視學生技術本登錄之情形,並評值其技術執行之品質。 3.能透過每日教學會議,讓學生提出對臨床觀察之疑慮,或設定主題讓同學討論,並予以澄清及反思。 4.參與臨床護理人員辦理出入院之流程,並說出注意事項。 5.引導學生透過文獻查證及諮詢團隊專業人員,反思臨床之現狀,了解實證護理之重要。 |
1.臨床表現:65% (附件一:實習評分表) |
||
2.作業評量表30% |
|
|
|
||
(附件二、三:學生作業格式、評估工具) |
C-1. 個案報告 (10%) C-2. 英文讀書報告 (5%) C-3. 週記、總心得、特殊單位參訪心得 (5%) |
|
3. GOSCE 5% |
|
|
|